这个故事出自佛教典籍《五灯会元》卷四。从谂禅师问一位新来的僧人是否曾经到过九溪十八涧,僧人回答说“到过”,从谂说“吃茶去”。从谂又询问另一位僧人是否曾经到过,僧人回答说不曾到过,从谂说“吃茶去”。一直在旁边的院主忍不住问从谂禅师为什么到过也
从谂禅师俗姓郝,曹州(今山东曹)郝乡人,自幼出家为僧,参南泉普愿禅师而得道。后一直居住在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的禅语法言遍布天下,时人称之为“赵州门风”,他还自立禅关称“赵州关”。而流行最为广泛的禅案,就是这桩“吃茶去”或称为“赵州茶”的公案了。
这则经典的故事后来教禅门看成是“赵州禅关”,成为禅林中的一大经典故事,为僧侣喜闻乐道。据《五灯会元》记载,江西、福建、浙江等盛产茶叶地区的僧侣说法回答中,其机锋用语通常都是“吃茶去”。
在掸门中,许多禅师将未能“顿悟”的僧徒称为“瞌睡汉”。尚未“醒悟”的是“瞌睡汉”,能使“瞌睡汉”“醒悟”的机锋则是“吃茶去”。“瞌睡汉”与“吃茶去”其实是对待同一类人事的两种不同说法罢了,而相比之下,“吃茶去”则更显得禅意浓厚,而且典雅又不失亲切之感,自然又富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