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记载于《神农木草经》里的一句话,也是记载最早人类对茶作用的资料。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神农氏时期,茶已经被当作药用植物使用了。
专用茶具的出现最早的是新石器时代的陶钵。此时,茶除了直接咀嚼食用之外
在云刚少数民族中的基诺族,至今还保留着用茶叶鲜叶直接凉拌的食茶方式。
商周时期,华夏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这一时期酒的盛行远超过茶的盛行,但查遍这一时期的文献,对茶有记载的资料很少很少,仅有一篇提到巴蜀一带有茶树生长,巴人曾把茶叶进贡给周天子,并得到周天子的厚赏。而茶具的描述却无记载。
汉代史料中记载用茶的资料比较丰富。王褒、司马相如等都提到茶,其中王褒的《僮约》中“烹茶尽具”就说明当时已经有专用茶事的用具。从张揖的《广雅》中可知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制茶饮茶的。
从采茶到作饼到火炙、捣末、存储到最后饮用都需要专门器具。考古工作者在这一时期的墓葬或遗址中发现了一种特别的器具——盏托,盏托的用途无疑是为了在饮用时防止烫手而配合碗专门设计的器具,而专门用于饮茶的可能性最大。
到东汉时,青瓷在上虞(浙江)的小仙坛烧制成功,因有釉面、耐高温、易清洗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喜爱接受,逐渐成为上至贵族下至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带盏托的碗开始大量出现并被专事用于饮茶,这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茶具。
在晋代,出现了第一首吟咏茶的诗赋《舜赋》,与陆机齐名的杜毓(yu)写道“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舀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总的来说,茶具与普洱茶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茶具不仅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优雅、清静、深邃。而普洱茶则是一种具有独特口感和保健作用的茶叶,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更是一种艺术,需要茶艺师们不断去发掘和品尝。茶具与普洱茶之间的碰撞,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