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一个历史悠久的茶品种,自1717年小种一名出现以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虽然在过去的时间里,正山小种曾多次受到战争的影响,产量逐年减少,但今年产量已经恢复到2万担左右,重新出现在国内外消费者的面前。
正山小种的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
虽然正山小种在19世纪70年代运销欧美各国,年产2.4万担之多,但后来因战事频仍,产量逐减,至1949年产销几乎绝迹。50年代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今年产2万担左右,正山小种又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国内外消费者面前。
正山小种的起源可追溯到1717年,当时小种一名见于崇县令陆廷灿的《续茶经》。1732年,崇安县令刘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有“本省郡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屋村各行。”这里指的江西乌,虽集散于星村,亦难说是红茶,更难讲是小种。而小种红茶出现的时期,难见史料。
自五口通商之后,外商来华抢购茶叶,闽红的坦洋、政和、白琳工夫应运而生,小种红茶亦出现在这个时候。当地有这样一段故事:清道光未年,因时局动乱不安,有一次一支军队从崇安星村过境,占驻茶厂,进厂的青茶,无法及时烘干,所存青茶因为积压发酵,变成了黑色,并产生了特殊的气味。
厂主心急如焚,赶紧用锅炒和松柴烘干。稍加筛分拣剔,便装箱运往福州,托洋行试销。不料这种特殊香味的小种茶,竟引起外商的兴趣,生意大好,获利不少,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于是外商年年订购,从此小种红茶风靡一时。
品茶轩,为您带来正山小种茶的美妙体验。欢迎关注我们的账号,了解更多关于正山小种茶的故事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