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作为中国茶叶的故乡,茶叶种类繁多,其中普洱茶更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普洱茶源于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当时云南管内物产第七,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在公元765年,南诏国在今昆明修拓东城
明代时普洱、思茅均属车里宣慰司(景洪),直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当地实行“改土归流”以后才成立“普洱府”,下管辖“三厅一县一司”,即思茅厅、他郎厅(墨江)、威远厅(景谷)、宁洱县(普洱)、车里宣慰司(景洪)。
清代《普洱府志》之卷一、卷七及卷十九等章记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联八勐以环卫,形错犬牙(思茅属江内五勐),榷六山为正供,周资雀舌(一攸乐山,在府南七百五里,后分为架布山、崆山;一莽枝山,在府南四百八十五里;一革登山,在府南四百八十里;一蛮砖山,在府南三百六十里;一倚邦山,在府南三百四十里;五山俱由倚邦土司所管。一漫撒山,即易武山,在府南五百八十里,为易武土司管。”这段话把普洱茶主产地当时的产销盛况讲得更加清楚。
【普洱茶的品质与鉴别】
清道光五年(1825年),阮福集普洱茶极盛时诸文之大成,著《普洱茶记》,详细介绍了普洱茶的来龙去脉、产地环境,以及产品种类、品质特征、每年朝廷用于普洱贡茶采办之花费多少,甚至连普洱茶品质的鉴别皆有记叙。
【普洱茶的历史渊源】
普洱茶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末。据《蛮书》记载,当时云南管内物产第七,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在公元765年,南诏国在今昆明修拓东城,开拓滇东地盘,把曲州、靖州(昭通、宣威一带)、步头(红河南)控制起来;并在景东地区设“银生府”,任命了“银生节度使”,首府在景东城,统辖今景东、景谷、镇沅、墨江、普洱、思茅、江城及西双版纳等地区。
【普洱茶的产地分布】
普洱茶的产地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思茅、景谷、镇沅、墨江、普洱等地区。其中,思茅厅、他郎厅(墨江)、威远厅(景谷)、宁洱县(普洱)、车里宣慰司(景洪)等地区都出产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