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茶为什么发混?
毛尖芽头在每年春天被采摘作为原料,其芽头的含氨基酸物质尚在积累阶段,而制作时需经过反复揉捻及搓毫。揉捻时茶毫部分发生脱落,制成干茶后茶毫附着在干茶表面。冲泡时茶毫溶入水中,导致茶汤发混。发混亦为毛尖茶的一大特色,属于正常现象。
一般来说,由于毛尖茶原料细嫩(芽头占比高),制作过程中,会出现一道“做形”的工序。这个工序是决定茶叶外形品质特征的重要环节。在制作过程中,将三揉叶投入锅中,用双手将锅中茶叶抓起,五指分开,两手心相对,将茶握住团揉4~5转,撒入锅中,如此反复数次,待茶叶含水量减至15~20%时,略升锅温,双手加速团揉,直到满显白毫,再经过初烘、匀小堆和复烘达到足干。所以会形成做干茶白毫显露、茸毫比较多的特点。
在冲泡时,茸毫脱落与水交融,导致茶汤发混。但是,毛尖茶的茸毫多不代表茶叶不好。相反,茸毫多会使得口感更加鲜醇,茶汤口感更加丰富。
总之,毛尖茶的发混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