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是我国传统茶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根据制作工艺和茶树品种的不同,红茶可以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类。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三类红茶的特征以及背后的茶文化奥秘。
一、小种红茶:传承武夷山茶文化的精髓
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是大叶工夫红茶
金骏眉、银骏眉和铜骏眉是正山小种茶的三个品种,它们以在制作工艺上是否有用松柴熏制作为区分。有用松柴熏制的称为“烟正山小种”,没有用松柴熏制的则称为“无烟正山小种”。
二、工夫红茶:体现茶艺师的高超技艺
工夫红茶以其费时费力、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而著称。其制作过程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及干燥等工序,制成毛茶后,还要再进行精制,光是筛分所要用到的筛子就有十个型号。
工夫红茶的产地众多,如滇红工夫、祁门工夫、宁红工夫、宜红工夫、川红工夫、湖红工夫、闽红工夫、台湾工夫、越红工夫、江苏工夫及粤红工夫等。这些工夫红茶品种繁多,通常按产地命名。
三、红碎茶:时尚茶饮的新宠
红碎茶因其外形细碎,常被误认为是品质低略的产品。然而,红碎茶并非指碎茶渣,而是一种国际茶叶市场贸易量最大的商品。我国云南、两广、海南等地皆有生产,国外红碎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其产量的总和占世界红碎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红碎毛茶包括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个花色。红碎茶因其外形细碎,常被误认为是品质低劣的产品,其实不然。红碎茶冲泡后汤色红亮,内质高香持久,滋味浓厚鲜醇。由于外形细小,红碎茶浸出物能够快速地进入到茶汤中,但事物都有两面性,这就是意味着,红碎茶不耐泡,大约在冲泡两次后,茶味开始变淡。因此,红碎茶更适合用于制作如今追求快捷方便的饮品——奶茶、袋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