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茶道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茶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药用转向了食用,再到全民饮茶的转变,茶文化具有全民性、普及性特点,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爱上了茶。
唐代的茶饮以“
唐代的分茶也非常讲究,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茶汤表面的茶沫是精华,所以在分茶的时候,既要把每一碗的茶量分均匀了,而且还要把茶沫尽量给它分匀,所以《茶经》里说“令沫饽均”,要给大家都分匀了,这才是分茶的高手。
唐朝茶文化的魅力还体现在《茶经》这本书上。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要将制好的茶饼碾成茶末,要把茶碾到什么程度呢?其中有言: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碧粉缥尘非末也。此处可以看出,唐朝的人们对于特别细的茶末并不是很能够接受。
除了饮茶方法,唐朝的茶文化还体现在茶马古道上。唐初,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结婚,并向西藏介绍了茶。藏人的饮食以肉和奶制品为基础,茶是他们缺乏维生素的最佳饮料。很快茶需求量很大。但是那里的高海拔和恶劣的气候使茶叶很难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