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的科研团队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份煮泡过的茶叶残渣,为茶文化起源上溯至战国早期的偏早阶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学术刊物《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5期。
2018年8月至12月,山大历史文化学院王青教授领衔的邾
考古队员将碗体和填充土恢复原状并整体打包提取,并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对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通过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热辅助水解甲基化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研究人员以泡前茶叶、泡后茶渣为参照,与出土样品进行了比对。
研究数据显示,出土样品与参照物光谱图整体轮廓近乎相同,吸收峰峰形十分相似,主要吸收峰峰位相近,考古样品很有可能为古代茶叶。此外,随后的研究数据显示,出土样品中的咖啡因含量、茶氨酸含量偏低甚至没有。
由于咖啡因、茶氨酸都易溶于水,在泡后茶渣中的含量都明显低于在泡前茶叶中的含量。研究人员由此确认,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随葬的原始瓷碗中出土的茶叶样品,为古人煮泡后留下的茶渣。
这一发现将我国茶文化起源的实物证据追溯到了战国早期的偏早阶段,即公元前453年至前410年。这也较以往考古发现茶叶实物年限,提前了300多年。
本文由品茶轩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