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薪火相传至今。茶叶的发现、使用和加工最早都是在中国的。最初,茶叶被用作食物,用盐蘸着吃,因此有“吃茶”的说法。随着茶叶被晒干并保存起来,后来就有了发酵技术,这一技术的逐步发展,使得茶叶加工技术越来越深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目录中就有茶叶加工技术,而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安溪铁观音制作技术早已列入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过去只是单纯地“吃茶”,但后来人们发现茶具有药用功效,日本甚至将茶称之为“万寿之药”,药性的发掘让茶的功用得到拓展。而随着文人、僧侣、商人等各界人士的介入,茶叶如今不光是生活品了,也不光是药品了,而是一种文化品。以前说“喝茶”或“吃茶”,而现在更多称为“品茶”,茶文化得到进一步升华,它实际上承载着多种文化的内涵。
中国茶文化从春秋时期薪火相传至今,茶叶作为一个文化产品,它甚至还能影响、改变一个国家的传统。如英国红茶文化就源于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茶叶的加工技术的发展,使得茶叶品种更加丰富,茶文化更加深厚。中国茶企必须在资源创新、产品创新、流通创新、服务创新等多层面上多下功夫,使茶叶行业的转型升级更加顺利。
来到五店市,我备感亲切。这里保留的古厝是我在小时候就见到过的,这种回忆难以磨灭。古厝也是文化的载体,保护这些古厝同样也是在传承闽南的传统文化,能激发闽南人对故土的认同感,对后代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