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茶叶文化的起源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产生独立的剧种——采茶戏的国家。
采茶戏是一种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戏曲类别。在各省,每每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
采茶戏的形成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它是由采茶歌和采茶舞脱胎发展而来的。采茶歌是流行于民间的茶歌,采茶舞则是茶灯舞的一种形式。最初的采茶戏也叫“三小戏”,由二小旦、一小生或一旦一生一丑参加演出。有些地方的采茶戏如蕲春采茶戏,在演唱形式上,也多少保持了过去民间采茶歌、采茶舞的一些传统。其特点是一唱众和,即台上一名演员演唱,其他演员和乐师在演唱到每句句末时,和唱“啊嗬”、“咿哟”之类的帮腔。演唱、帮腔、锣鼓伴奏,使曲调更婉转,节奏更鲜明,风格独具,也更带泥土的芳香。
采茶戏不仅与茶有关,而且是茶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文化内容。茶对戏曲的影响,不仅直接产生了采茶戏这种戏曲,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所有戏曲都有影响。是剧作家、演员、观众都喜好饮茶;是茶叶文化浸染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戏剧也须臾不能离开茶叶。如明代我国剧本创作中有一个艺术流派,叫“玉茗堂派”(也称临川派),即是因大剧作家汤显祖嗜茶,将其临川的住处命名为“玉茗堂”而引起的。
采茶戏不仅脱胎于采茶歌和采茶舞,还和花灯戏、花鼓戏的风格十分相近,与之有交互影响的关系。花灯戏是流行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江西等省区的花灯戏类别的统称;以云南花灯戏的剧种为最多。其产生的时间,较采茶戏和花鼓戏稍迟,大多形成于清代末叶。花鼓戏以湖北、湖南二省的剧种为最多,其形成时间和采茶戏大致相差不多。这两种戏曲,也是起源于民歌小调和民间舞蹈。因为采茶戏、花灯戏、花鼓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时间、风格等等都比较接近,所以在这三者之间,自然也就存在相互吸收、相互营养的交叉关系。
茶对戏曲的影响,不仅直接产生了采茶戏这种戏曲,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所有戏曲都有影响。是剧作家、演员、观众都喜好饮茶;是茶叶文化浸染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戏剧也须臾不能离开茶叶。如明代我国剧本创作中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