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的紫砂壶养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代周高起《阳羡壶系》中就有关于紫砂壶养壶文化的描述。经过良好滋养的紫砂壶泡茶功效优于其他陶瓷茶具,而只有经过人的使用与悉心养护,紫砂壶才能显现出特有的“润玉”光泽,并能够散发清淡的茶香。
紫砂壶的特别
明代周高起在《阳羡壶系》中建议清除旧尘古迹,并以适宜的方法养护紫砂壶才能得到砂壶之神韵。对壶的养护最终还是肯定了茶人对茶味的追求,也反映了当代中华茶艺文化的主流是以味为核心的泡饮之道。
江南茶饮的习惯是清饮,即一壶或一盏(杯)茶中只有茶和水,尤其是文人雅士重视精神享受的茶饮更是如此。在茶盏中加入少许炒青豆或橙皮丝,或青橄榄三两枚,则是江南民间茶饮的一种方式。而即便是这样,在紫砂壶中加入各种配料的饮用方式却并不被茶人推崇。
作为工艺美术品的紫砂壶,历来为高手所制,均是价值不菲的“奢侈品”。非一般财力的常人能够拥有。明代周高起《阳羡壶系》载:“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值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清代吴骞《阳羡名陶录》载:“宜兴罐以龚春为上,时大彬次之,陈用卿义次之。锡注以黄元吉为上,归懋德次之。夫砂罐砂也,锡注锡也,器方脱手,而一罐一注价五六金,则是砂与锡之价,其轻重正相等焉,岂非怪事。然一砂罐一锡注。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则是其品地也”。
日本紫砂壶收藏家奥玄宝所著《壶图录》序言:“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而供陶时窑,徒尚其名,往往为黠商所瞒。于是蓝田奥君录其家藏及同好所藏,以著斯书。”当代制壶大师名手的壶艺作品更是价格高的惊人,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先生的“阴阳太极壶”,在2006年以150万元的人民币拍卖成交,他制作的另一套“小石冷泉壶”以60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显示了当代紫砂壶艺收藏文化的热度。
【结论】
紫砂壶的养壶文化是宜兴地区流传下来的传说,虽然有失科学内涵,但经过良好滋养的紫砂壶泡茶功效优于其他陶瓷茶具,尤其是砂壶能够散发清淡的茶香,使紫砂壶保存的年代长长久久。茶人对茶味的追求,反映在紫砂壶的养护上,而茶壶的养护也是茶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用茶水滋养爱护好茶壶,则是茶人壶友们非常关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