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作为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在紫砂的发展历程中,吸收融合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历代文人密切相关,使得紫砂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人文雅趣。而竹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历来
苏东坡曾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制品是生活必需品,竹刻、竹编是悠久的民间工艺美术,竹文化也是重要的民俗文化。竹文化对文学、绘画、园林、音乐、宗教以及工艺美术有深远的影响。宜兴与紫砂艺术与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紫砂壶艺术中,竹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竹入壶、以竹饰壶、以竹名壶,都充分体现了竹文化对紫砂艺术的影响。竹是紫砂花货重要的创作题材,竹型茗壶已成为紫砂塑器的一大门类。有以一节竹筒造型成壶的,如清中期女艺人杨凤年的竹段壶,即以一段竹筒为壶身,竹枝为嘴、把、钮,并贴以竹叶数片,简洁巧妙,已成经典。也有多竹乃至一捆竹如壶的,如五竹壶、龙头一捆竹。以竹入壶的另一种做法是光货壶体上用竹枝、竹叶做嘴、把、钮等壶的附件,如小型竹节壶、珍竹提梁壶等等。总之,竹是紫砂创作的重要题材,以竹造型是紫砂造型艺术的一大手法和组成部分。
另外,以竹饰壶,在壶上陶刻、堆雕、泥绘等手法饰以飘逸潇洒的竹画或题写咏竹赞竹的诗句,也是竹文化在紫砂壶艺术中的体现。如1948年顾景舟制5把大石瓢由沪上著名书画家吴湖帆书画装饰,其中4把均以风动疏竹,并分别题咏诗句。近年有人在紫砂挂盘、壁画、陶联上刻上竹诗画,成为受人欢迎的陈设艺术品。
综上所述,竹文化在宜兴紫砂壶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以竹入壶、以竹饰壶、以竹名壶的方式,将竹文化融入到紫砂壶艺术中,使得紫砂壶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