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茶艺文化:从注子到砂壶,一场与茶道的美丽邂逅】(古代茶壶与茶道文化)

2023-10-02 18:12 分类: 历史文化 阅读:718
 
在我国古代,茶道文化源远流长,茶具更是承载了无数传说与故事。在唐代以前,茶壶就已经问世,而到了唐代,茶壶则被称为“注子”。这个名称取自于从壶嘴里往外倾水的动作,形如罂,而盖、嘴、柄皆具。

后来,茶壶的名称逐渐被人们所厌倦,甚至有人将茶壶的柄去

掉,整个样子形如“茗瓶”,因没有提柄,所以又把“茶壶”叫“偏提”。而到了明代,茶道艺术日益精湛,对泡茶、观茶色、酌盏、烫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茶具也进行了改革创新。明朝茶壶开始看重砂壶,认为砂壶泡茶不吸茶香,茶色不损,所以砂壶被视为佳品。

宜兴砂壶更是明朝始有名声的茶具。据《阳羡名陶录》记载,宜兴有一位名叫供春的陶工,是使宜兴砂壶享誉的第一人。他偷偷模仿寺中老僧用陶土搏坯,制做砂壶,并制作出的砂壶盛茶香气很浓,热度保持更久,传闻出去,世人纷纷效仿,社会出现争购“供春砂壶”的现象。供春真姓“龚”,因此也写成,“龚春”砂壶。

后来,另一个名叫时大彬的宜兴陶工开始尝试用陶土或染颜色的硇砂土制作砂壶。虽然时大彬模仿“供春”砂壶,壶形比“供春”砂壶更大,但他的壶却更加朴实典雅,妙不可言。世人以壶柄上识有时大彬拇指印者为贵,从而使宜兴砂壶名声远布,流传至今。

品茶,不仅是一种生活情趣,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茶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品味到茶艺的精致与绝妙,也让我们感受到茶艺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愿我们都能在茶道中,找到那份宁静与安详。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藏族的酥油茶饮茶风俗及传说:传承千年的

青铜瓷器杯与现代紫陶杯历史文化演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暂无相关内容

关注我们

    二维码

文章标签

< > Popup Imag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