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一种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乌龙茶,因其独特的历史传说和品质而闻名于世。关于大红袍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以下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传说一:老人与茶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住在武夷山慧苑岩的老人,他勤劳善良,有一天看见一位病危的白发老人,便把自己当饭
传说二:状元与茶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一位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肚子难受。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
传说三:皇后与茶
皇后不适,百般尝试无效,饮其茶恢复,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并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
传说四:猴子与茶
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大红色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所以便被称为大红袍茶,而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搣(广东人管猴子叫马骝,搣(miè)是采摘的意思)。
结语
关于大红袍茶的传说还有很多,但都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各位茶客且偏听偏信吧。大红袍母树在历史上只有三株,且三株都不是同一个树种。现在九龙窠的崖壁上有六株母树。并且每年的年产量不足500克。因为量少,武夷山大红袍还有一个“半壁江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