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源于云南建水境内的五彩云陶,别称 不发生又会如何!
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
一、揉泥:在制作陶器之前一定要对泥料进行炼制,也就是揉制过程。主要目的是排出泥中的气体和杂质,使泥料更加密实。
二、拉坯:就要靠我们拉坯师神奇的双手,将每一坨泥巴
三、修坯:其目的主要是将不平整的表面修的平整光滑,将薄厚不均的坯体修成均匀的坯体,前者是为了美观,后者是为了防止窑裂。
四、坯体装饰:以陶为纸,将所要表达的“字”或“画”落墨于陶坯上,是制陶的点睛之笔。这也是紫陶的魅力所在,建水陶的装饰之美是集诗文、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
现在紫陶装饰还有:透雕(镂空雕)、印纹、胶泥、泥绘、贴花、浮雕、镶嵌等手法,可谓集众艺于一体,聚众美为一美。
五、雕刻装饰:紫陶特色是阴刻,刻刀便是用一根小小的伞骨制作出来。以刀代笔,在落墨的陶坯上将墨迹雕刻成模。而现在的建水陶装饰除了阴刻,还有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微雕等雕刻装饰。
六、彩泥镶嵌:填泥是实现建水陶绘画图形和色彩渐变的重要工艺程序。在书画家装饰完,刀客们刻完之后,再用彩泥细致的填进刻出来的凹槽中。泥的干湿要把握好,太干不易填进去,甚至会压坏坯体,太稀又会填充不实,在烧制过程中会脱落。另在色彩方面也要努力还原到最初的画作,所以在填泥前是一定要和作者沟通的。
七、除泥打理
主要步骤是:擀、压、刮。待彩泥干到一定程度,我们要进行擀泥,就是将多余泥擀到画面刻出凹槽区域,如泥不够要补泥;擀后便是压泥,目的是将彩泥压实,排除彩泥内气泡。压实后便要将余泥刮掉,让画面呈现出来,之后再进行压泥,目的是让彩泥和坯体牢牢结合在一起,避免烧出后画面处出现裂痕,也就是一件瑕疵品(工具是由锯片制作而成)。
八、精修坯体:经过装饰、刻填后的陶坯,表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和破环,所以要进行精修。精修时也要保持一定的干湿度,否则会损伤坯面刻嵌部分及器型整体标准。
九、嘴、把粘接(壶):这一步骤是针对壶及需要粘接配饰的器皿来说。嘴、把形状大小是由壶型决定的。粘接好后再进行打理,主要是打整痕迹及粗糙部位,保持壶内外平滑细致,之后在壶底打章。
十、晾坯:精修后的陶坯要放在阴凉处晾干,干至合适程度才能进窑烧制。
【小贴士】
1. 建水紫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操作时需戴上手套,以免手上的油脂污渍了陶器。
2. 烧制时,注意掌握火候,避免出现烧焦或烧坏的情况。
3. 紫陶在烧制完成后,需要放在阴凉干燥处晾干,以免受潮。
4. 欣赏建水紫陶时,可尝试不同的角度和光线,以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