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我国煮茶法的黄金时期,煮茶技艺更是被茶圣陆羽称为一沸、二沸、三沸,不断追求茶汤的精湛口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唐代煮茶法,感受一沸、二沸、三沸的不同口感吧!
一、一沸: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
在煮茶的过程中
二、二沸:加入盐后,用瓢舀出一瓢水备用,以竹夹在锅中心搅打,然后将茶末从中心倒进去。锅中的茶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称为三沸。
经过二沸,锅中的茶水已经茶味浓郁。接下来,我们要将刚才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救沸育华”,让茶汤更加丰富。一锅茶汤就算煮好了!
三、三沸:水老不可食也,此时的茶汤口感最佳。
所谓“水老不可食也”,指的是当锅中的水达到了三沸的温度,茶汤已经茶味浓郁,口感最佳。所以,在煮茶的最后阶段,我们要将煮好的茶汤盛出,慢慢品尝这一锅完美的茶汤!
唐代煮茶法,不仅考验着煮茶人的技艺,更考验着煮茶人对茶叶的品味。一沸、二沸、三沸,不同的口感,却都能带来独特的茶香。不妨在闲暇之余,尝试一回唐代的煮茶法,感受一下这独特的茶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