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泥坯表面的“发霉”。这种现象在湿坯干燥发白前就会产生,类似于江南黄梅天物体表面的霉斑,行内称之为茶壶“发霉”。发霉后,壶的表面会出现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点,或者类似无毛的生猪皮,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壶也成为了次品。
导
1. 泥料的渥堆、粉碎方式的改变:历史上的泥料是放在露天日晒雨淋,雨水的冲刷使泥料中一部分可渗性盐随雨水流走,减少了泥料中的可溶性盐分。且一般的粉碎加工工艺是靠碾轮或破碎机撞击破碎,在泥块由大变小的加工过程中,天然泥料的盐分无法流失。
2. 泥料中加入的睡的成分的改变:以前,紫砂泥料中添加水是河水、井水或天落雨,当时,自然界中污染少,水中几乎没有多少盐份。1958年后就开始使用净化水的净化剂,净化剂主要有聚铁类盐或聚铝类盐。这样,即便水净化了,但剩下一部分净化剂产生的离子未沉淀而溶解在水中,故自来水中残留了很大一部分的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铝离子。泥料中加入自来水也带入了大量的可溶性盐。当茶壶的泥坯干燥时,这些可溶性的盐也随水分蒸发从泥坯的毛细管孔口其浓度达到或超过饱和的浓度,产生盐析形成晶体。
针对发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方法:
1. 加入盐来阻止盐析:向泥料中加入另一类盐,溶解度增大,从而降低或阻止盐析。但需要注意的是,天然的泥料中加入化合物的方法并不值得推广和倡导。
2. 采用自然法:增加泥料在露天摊铺的时间,并经常翻动,使整体都能得到雨水的充分冲刷。不使用自来水,使用干净的天落水或净水器制备的纯净水,并把浸泡的泥浆充分搅拌,沉淀后重新置换纯净水或雨水反复多次,效果更好。
【小贴士】
1. 购买紫砂壶时,最好选择知名工艺师的作品,因为他们通常能更好地掌握泥料的加工工艺。
2. 注意紫砂壶的保养,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发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