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是日本茶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精致的茶具、严谨的仪式以及独特的口感,吸引了无数茶客。然而,其实抹茶在中国的历史更为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而这一切都要从点茶开始。
点茶,作为一种沏茶方法,在宋代达到了鼎盛。它相比于简单地泡茶,更注重
点茶的制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包括调膏、注水、击拂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创造出点茶的最佳效果。对于熟练的点茶者,被称为“三味手”。他们在斗茶时,可以用茶筅搅动茶汤,使得茶末上浮,形成粥面。这种技巧让茶汤颜色鲜白,茶沫停留时间更长,咬盏不散。
点茶不仅具有艺术性和技巧性,还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茶道中,焚香、挂画、插花、分茶是四件闲事,而点茶则是其中的一件。点茶体现了中国人对雅致生活的追求,以及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茶道中还有茶百戏,这是一种能使茶汤形成丰富泡沫的技艺,其制作过程中仅使用茶和水,不用其他原料,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提高了茶文化的艺术性和娱乐性。
如今,点茶已经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与之相比,抹茶则是由日本禅师从中国带回日本的茶文化代表。朱元璋认为茶农们制作饼茶和团茶过于浪费资源,于是下旨罢造龙团,只采芽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