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紫陶与紫砂,这两个名称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它们的外观相似,实际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瓷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紫陶与紫砂的区别,让您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点与价值。
一、概念不同
1. 紫砂:指宜兴紫砂,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的半烧结精细炻器,多用作茶
2. 紫陶:指建水紫陶,是当地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其色泽深紫,富有金属质感,经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叩声如磐。
二、历史来源不同
1. 宜兴紫砂:始于明代中期,创始人是龚春。清康熙以后,紫砂壶渐入佳境。紫砂古朴纯厚,深得文人喜爱,文人雅士爱吟诗作画、题诗记事于壶上。因而紫砂壶不仅具有独特的泡茶功能,还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历代的名家名壶,是中华文化艺术结晶,极具欣赏收藏价值。
2. 建水紫陶:始于清末,最初用来制作生活器具摆件。光绪时期,在烟斗表面进行了书画、残贴装饰工艺,将紫陶与文人书画相结合,后人借鉴此法,在汽锅及花器上广泛应用。建水紫陶集书画、雕刻、磨光等工艺于一身,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三、原料不同
1. 紫砂:原料为宜兴五色土,属于粉砂质沉积岩。紫砂泥料质感较粗,一般40—80目,具有可塑性良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较小,透气性好,烧制温度范围宽等特点。
2. 紫陶:原料为建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泡水滤浆后成紫红色的陶泥。紫陶泥料质感细腻,不含砂,一般200—400目,具有粘性好、干燥收缩率大、烧成器硬度较高等特点。
四、成型工艺不同
1. 紫砂:多为拍打成型、泥片镶接成型。壶型丰富,有圆器、方器、筋囊器等。
2. 紫陶:快轮拉胚成型(与景德镇制瓷工艺相同)。壶形多为圆器,也有制作方器、筋囊器,只是手工成型相对较差。
五、装饰工艺不同
1. 宜兴紫砂:多为素器,或是只刻不填,有干坯题刻、(半)干坯泥绘,也有其它装饰。
2. 建水紫陶:为雕刻填泥装饰,生胚时雕刻纹饰,再填入白泥或者各种色泥,形成色彩对比。
六、打磨工艺不同
1. 紫砂:一般不打磨,但现代工艺也会打磨壶口。出窑时略带砂质感,泡养过后温润如玉。
2. 紫陶:需打磨,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陶器质地细腻,光亮如镜。
七、实用功能不同
1. 紫砂:双气孔结构,保温性与透气性的双重性能,具有优异的发茶性。建水紫陶普遍存在的无釉抛光使得其透气性大受影响。泡茶和口感等方面都略逊色于紫砂壶。
2. 紫陶:透气性大,泡茶和口感等方面都优于紫砂壶。
总结:紫陶与紫砂虽然外观相似,但它们在原料、历史来源、成型工艺、装饰工艺和实用功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紫陶更趋于艺术化,而紫砂更注重实用功能。无论是紫砂还是紫陶,它们都是为了让人们喝到好茶,真正好的工艺品都值得欣赏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