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独来独往,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不合群”。但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独来独往也好,不合群也罢,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是强者的行为方式。观察身边的人你会发现,越是弱小的人,越喜欢和别人凑在一起。反而是那些内心和实力
强大的人,早已放弃无效社交
下面这个场景很常见:跑到一个聚会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嘘寒问暖,全程笑脸相迎,互相说着客套;敬酒、扫微信、留电话号码,但是三天之后就记不清对方是谁是谁了。把这种低质量的社交,称为“无效社交”,再合适不过了。那些总把精力消耗在“无效社交”上的人,不是为了填补内心的寂寞,就是为了掩饰自身的无能。他们看似朋友遍天下,微信好友加了好几千,心里苦闷时却找不到一个人倾诉;他们看似人脉广泛,认识各种牛人大咖,需要帮助时却没人肯伸出援手。
周国平的一段话一针见血: “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 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
很多人总害怕“不合群”,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为了合群而合群,马不停蹄地去赶赴一场又一场热闹与繁华。而强大的人明白: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与其花费时间与精力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去结交一些无关痛痒的“朋友”,不如学会好好与自己相处。这个世界很公平,你的能力有多强,人脉就会有多广。与其沉迷垃圾社交,幻想别人拉自己一把,不如学会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独来独往,是活出真我】
独来独往,不是桀骜不驯,更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在人来人往的生活中,能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听取内心的声音,遵从内心的选择。内心强大的人,都能在独处时保持一份清醒,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定。
【独处是一种美德】
其实,被群体排斥、孤立,只是一种弱者才有的生存忧虑,弱者无法面对被群体排斥带来的风险。在远古的狩猎采集时代,我们的祖先面临着严酷的生存考验:大自然中毒蛇猛兽横行,没有群体合作,个人单打独斗,很容易死在野兽的獠牙下。于是,越是弱者,越要拼命抱团合群。这是祖先们传下来的生存方式。如今的人们同样如此,越弱小的人,越害怕被群体所抛弃。林徽因说过,真正的淡定,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丰富自己,远比取悦他人要有意义得多。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在独处中积蓄力量,不断变强,才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