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掐丝珐琅银彩,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熟悉。它的制作过程类似于景泰蓝,也被称为珐琅,主要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
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人中国。珐琅一般在金、银、铜金属胎上制作,珐琅分为三类,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其中掐丝珐琅最为耗时,需要经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和镀金等近百道工序。
唐建安,1983年10月出生于云南省永胜县银匠世家,1998年跟随爷爷学习银器制作技艺。他是云南省金属工艺大师、国家级二级技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师、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永胜县政协委员,云南民族大学高级顾问,云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永胜珐琅银器传承基地负责人。
珐琅,也称佛郎、法蓝,英文名叫“enaIe”,在南方俗称“烧青”,北方俗称“烧蓝”,是外来语的译音词。据《新纂云南通志》记载,永北厅的珐琅银器自来擅长,妇女首饰以金银四者制成,翠者翠鸟之羽毛也。永北厅制珐琅杯碟,华艳夺目,与直省所出无异。
忽必烈率十万大军由宁夏入甘肃,至四川西北大渡河送潘,兵分3路进攻云南大理国。其中一支首战施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