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国时期的紫砂花器宗师,我们或许会想起朱可心、蒋蓉、汪寅仙等的名字,但在民国时期,这位花器大师——冯桂林,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冯桂林,宜兴周铁镇人,1918年迁居宜兴蜀山北厂,师从范大生、程寿珍。他擅长刻画及仿生自然塑器,制品精致细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位民国时期的花器宗师——冯桂林。
【花器大师:冯桂林】
冯桂林的紫砂花器作品,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而闻名。他创制的紫砂花货精品甚多,仅新品种类就达二百余种。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刻画细致入微,展现出了紫砂艺术的独特魅力。
【作品欣赏】
1. 冯桂林梅桩套组
这款壶借鉴了杨凤年之梅桩造型,但对梅气质的提炼更为完美,完整刻画了梅桩苍劲奇倔的节疤,俏丽多姿的身段。制作技巧高超熟练,毫无修琢之气,尤其对细部桩节的生态,梅枝的结构、花朵的刻画传神写意。朱可心大师亦对此壶极为推崇,赞不绝口,曾借于身边进行鉴赏。
2. 冯桂林竹壶套组
此壶体取方竹枝干,上下对称,嘴以三弯曲流,塑竹枝叶状,把以圆把式,并出一枝竹叶呈风中飘动状态。虚嵌盖,便利制作,四面转动,吻合贴切。上塑扭曲竹节,两旁附几片竹叶,各个角度观之,都具灵秀之气。该壶平滑光润,骨肉亭匀,把玩得体圆顺,为紫砂壶上品之作。
3. 冯桂林松鼠葡萄桩
这款紫砂茶具,壶为树桩型,鋬与流嘴皆是葡萄藤条所化,皆有自然藤条之绞拧纹路,隐隐藏于其内。流嘴三弯,有藤枝疤节,颇显老味。壶鋬下端发出两支藤蔓,自然攀爬于壶体,藤上有松鼠嬉戏其间,藤蔓上枝条生发自然,枝叶活灵活现,生机勃勃。通观整壶,浑然一体,流、把、钮处理得恰到好处,具有天然意趣。
4. 冯桂林东坡提梁壶
这款壶为筋囊花器,壶体较扁,壶身分为五瓣筋囊,等分均匀,线条颇具张力,囊块饱满,壶盖与身密合,壶流一弯,出水流畅。壶鋬从囊凹处舒展而出,强化形体的平衡感,盖钮以捏塑手法抟成小桃及小枝桃叶五片,形体逼真。
5. 冯桂林大五竹壶
这款壶做大竹节形状,四角接四颗小竹节形状的圆筒,整体近似四方形,底略平。流、柄、盖钮及壶身钧做竹节形,盖倭角,与口扣合严密,整器器身大气周正,砂质细密,极有韵味。
6. 冯桂林鱼化龙
壶身通体作海水波浪云纹,壶身两侧各塑一鱼一龙浅浮雕,神韵灵动。壶盖有一可活动龙首伸出云端,龙首口内之舌亦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