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茶艺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斗茶更是被视为一种极致的茶艺表现。它既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活动,又与世无争的茶相得益彰,成为宋代茶事中一件特别的项目。
斗茶源于唐朝,但唐朝的斗茶活动并不频繁。斗茶的真正产生与贡茶制度的建立有很大关系。唐
宋代斗茶活动流程并不复杂,主要竞争的是茶盏表面的形态,也就是茶汤的汤色和汤花的优劣。在宋代,整个王朝从上至下皆为茶而狂热,各个产茶地的斗茶活动更是异常热闹。
建安斗茶是宋代斗茶中的一个佼佼者,蔡襄在《茶录》中的「点茶」一段有提到:「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者为绝佳。建安斗茶,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二水。’」
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以「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来描绘当时的斗茶情景,大臣王珪也兴致盎然地写道:「云叠乱花争一水,风团双影贡先春」。宋人茶户对于斗茶的热情与虔诚不同于唐人,不然怎么会有范仲淹的「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斗茶虽激烈而严肃,但有人就不禁要问,这斗茶看到都是色,这茶的滋味难道就不打紧了吗?其实,斗茶主要斗色,这里面是有原因。因为这来自建溪茶的品质,在宋代茶人那已经得到了一众好评,它的滋味之美,蔡襄《茶录》中是这样描述的「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宋徽宗在《大观茶论》说:「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这样一来,官方认证绝对精品了。
文人间的斗茶更是别具一格,不同于民间茶户的斗法,文士间的斗茶主要争个谁的茶美,谁的茶香。苏轼和蔡襄就曾斗过一回。一个正直年轻气盛,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