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一个充满风雅和文艺气息的朝代,这个弥漫着淡淡烟灰色朝代的人们,对于茶道极为盛行。从皇帝到士大夫,无不好此。茶道在宋朝不仅是一种生活享受,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宋朝文人喜欢在幽静雅致的环境中饮茶,他们寄情山水的同时啜饮香茗,既能欣赏风景,又
邹浩《同长卿梅下饮茶》云:“不置一杯酒,惟煎两碗茶。须知高意别,用此对梅花。”或者于亭轩小饮,亭轩大多都是依山傍水而建,不失为品茗佳处。文同《北斋雨后》:“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杨万里《舟泊吴江》:“自汲淞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甚至泉边溪上,都可为之一饮。”
宋代文人不仅注重茶道环境,更注重品茶人的心态之静。老子曾说:“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孔子也主静:“智者动,仁者静。”庄子同样提到:“圣人之心静平。”
在清澈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饮茶,能让人放松心情,达到净化心灵、放松身心的目的。宋代文人喜欢在自然环境中饮茶,和他们避世的心态相联系。他们希望通过茶艺,体验茶道的真谛,体味茶香人生。
宋代茶文化总体呈现出深沉内敛、动中求静的总体特征。宋朝文人喜欢在茶艺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欧阳修《双井茶》诗中写道:“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龙须三日夸。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室不随时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这首诗通过描写双井茶的制作过程,展现了欧阳修对茶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人生、世情易变的感慨。
宋代文人不仅注重品茶,还积极参与茶法改革和茶艺研究。欧阳修曾参与茶法改革,起草《通商茶法诏》,还专门撰文论述煮茶用水的《大明水记》。
宋代茶文化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士人的思想成熟、深沉、情感含蓄、复杂密切相关。茶道在宋朝不仅是一种生活享受,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宋朝文人通过茶艺,体验茶道的真谛,体味茶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