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省桐柏县的清淮绿梭茶,是当地茶农根据绿茶制作原理和名茶色、香、味、形俱佳并有自身特色的质量要求,经过反复操作和对比总结研制而成的。桐柏县种茶历史悠久,但至建国前夕,几乎全部毁灭,仅有鸿仪河乡的罗汉肚子山上幸存的两株直径为8~9厘米的
【清淮绿梭茶:采用当地群体茶树品种,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整形、烘焙等工序而成】
清淮绿梭茶的采制过程主要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整形、干燥等几个工序。其中,鲜叶采摘要求嫩叶均匀一致,标准为幼嫩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叶叶大小一致,色泽均匀,无紫芽叶、病虫害叶、单片叶、破碎叶和变质叶。采摘后的鲜叶要及时摊晾4~6小时,失去部分水分后再进行杀青,避免红梗红叶,使茶叶保持翠绿色泽,并可改善香气纯度。
【杀青:掌握杀快、杀匀、杀透的原则,避免红、焦、闷,杀青的关键是要控制好杀青锅温】
杀青是制作清淮绿梭茶的重要工序,要掌握杀快、杀匀、杀透的原则,避免出现红、焦、闷。关键是要控制好杀青锅温,每锅投叶量250~300g,鲜叶刚下锅时锅温掌握在100~120℃,开始转入整形,杀青时间约3~4分钟。
【整形:掌握按、捺、抖、带、甩的动作,使茶叶塑造成“梭”形,整形后茶叶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条纹】
整形是制作清淮绿梭茶的重要工序,要掌握按、捺、抖、带、甩的动作,使茶叶塑造成“梭”形,整形后茶叶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条纹。
【干燥:采用烘笼炭火烘焙的办法,分初烘、摊放、复烘三步完成,初烘温度80℃,每隔5分钟左右翻烘一次,时间17~18分钟,复烘温度55℃,每笼放初烘叶1.5公斤左右,烘至足干】
清淮绿梭茶的干燥工序采用的是用烘笼炭火烘焙的办法。分初烘、摊放、复烘三步完成。初烘每笼用6~7锅的投叶量,温度80℃,每隔5分钟左右翻烘一次,时间17~18分钟,初烘结束后下烘摊放,4小时后再进行复烘,复烘温度55℃,每笼放初烘叶1.5公斤左右,烘至足干(含水量6%以下,用手捻可成粉末状)。烘茶过程中,烘笼要轻端轻放,同时严禁异味串入。
【品饮清淮绿梭茶:体验茶香、口感、色泽和品质】
品饮清淮绿梭茶,感受其茶香、口感、色泽和品质。清淮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