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位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曾因“乌台诗案”而遭贬海南岛。而这首《汲江煎茶》诗,则记录了他被贬谪海南岛的春天里,月夜江边汲水煎茶的美丽景象,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寂寞。
诗中,苏轼借助活水与火烹,描绘出茶叶在水中翻滚、舞动的身影,宛如一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一句“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让人仿佛看到了诗人将满月倒映在大缸里的景象,宛如一片平静的湖面。而“分江入夜瓶”三字,则将江水与夜色融为一体,让人不禁感叹:原来生活中的美好,都可以被细腻的诗人用诗篇来表现。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一句“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让人感受到茶汤沸腾的气息,宛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在某个角落悄悄地拂过。而“处脚”二字,更是将茶汤的沸腾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茶汤仿佛在锅中翻滚,渐渐地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枯肠未晚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最后一句“枯肠未晚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他或许已无家可归,流落在外,只能依靠这茶汤来解愁解闷。而“坐听荒城长短更”一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只能坐在荒城之中,静静地等待,直到夜幕的降临。
【结语】
苏轼的《汲江煎茶》诗,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寂寞,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茶汤沸腾的香气,以及生活中美好的瞬间。这首诗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身陷困境,我们仍然可以欣赏生活中的美好,用诗篇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