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余杭临平的一间工作室里,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的第五代传承人朱军岷,正沉浸于手工打造铜壶的专注之中。从打制铜字招牌开始,朱炳仁尝试恢复祖辈传下来的铜匠手艺,接续曾经辉煌的铜艺制作传统,重新光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朱军岷的师傅,也是他的
铜壶的制备过程需要经过下料、淬火、锤打等步骤。下料环节需要手拿一把特制剪刀,在几毫米厚的铜板上顺势移动,时而拐弯、时而停顿,剪出一个近乎圆形的铜板,作为壶身的备材。而壶身、壶嘴每部分的铜板材料,都需要精研细磨,大小是否合适、裁剪是否准确,没打过几百把壶,都很难把握其中的微妙变化。
淬火是将铜板加热至高温,铜面由黄变绿,随着火舌的移动方向,逐渐融化的过程。当铜面被敲击成铜壶的雏形,朱军岷将壶口套在一个特制的钩子上,修整壶面细节。弧度是否规整、焊接是否稳固,每一步都极考验耐心与技巧。
铜壶煮水在一定温度下会析出微量铜元素,而铜元素对身体十分有益。此外,铜壶更甚于此,许多人看到「朱炳仁.铜」的手工铜壶,很难相信一把铜壸是匠人用锤子一下一下敲出来的,少一锤都不行。一把纯手工铜壶要历经5万次的锤炼、打磨,才能锻造出如婴儿肌肤般的质感。
铜壶不仅具有很好的养生效果,还拥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使煮茶和煮物,热能快速渗透其内部,使其营养成分完全释放出来。用铜壶煲老茶,如白茶、黑茶会更香,更滑些,试下就知道了哦。
铜壶的保养需要手经常触摸,手油可以滋润铜器。铜壶在时光中,会变色,而且不同的人触摸,赋予它不同的灵气与生命,天长日久,就会形成不同的色彩,年代久远,就成了「传世古」。在使用中忌与酸类物质、硬物等碰擦,以免失去氧化层的保护。使用后,最好用电陶炉的余温烘干1分钟左右即可。若铜壶用了一段时间,里面发黑,这是铜使用后的氧化物,也就是我们说的包浆,包浆非常稳定,不溶于冷水和热水,也不溶于人体,仍具有抑菌效果。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铜壶的制作需要耐心和技巧,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制作。在传承祖辈铜艺制作传统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让铜壶这一传统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