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佛茶,这款拥有悠久历史的茶叶,不仅融合了佛教文化与茶文化,更被誉为中华茶文化的杰出代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普陀佛茶的历史与来源,感受这款茶背后的故事。
历史悠久
普陀佛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据《普陀洛迦志》记载,当时有一位日本僧人惠
为了使我国众生有机会见佛,惠萼和尚决定在此建造寺庙,并种植茶树,用来敬佛和待客。因此,普陀山逐渐成为了供奉观音的道场,也被称为“南海”。
独特的风味
经过当地山僧和居民的精心培植,普陀佛茶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据《普陀洛迦志》记载,普陀佛茶在清光绪间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二等奖”。新中国成立后,茶园扩展较大,并建立了茶场。70年代末引进江苏碧螺春工艺,生产曲形茶,定名为“普陀佛茶”。
1980年以后,普陀佛茶开始对外销售。1981年,首届浙江名茶评定时,普陀佛茶被列为浙江省八大地方名茶之一。1984年,普陀佛茶获得了浙江省名茶称号。1986年,普陀特产公司制作选送的“普陀佛茶”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名特优新”产品“金鹰奖”。
文化内涵
普陀佛茶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据传说,唐朝时,有一位日本僧人惠萼来中国留学,在朝拜五台山时得到一尊观音佛像。后来,他带着观音佛像乘船回国,经过普陀山东边的新罗礁时,突然海上出现数百朵铁莲花,挡住船的去路。惠萼和尚领会观音不肯离开中国,于是决定在此建造寺庙,并种植茶树,用来敬佛和待客。
从此,普陀山成为了供奉观音的道场,佛茶也成为了寺僧祭佛和敬客之物。因此,普陀佛茶不仅具有茶叶的功效,更具有宗教意义,融合了佛教文化与茶文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精益求精
为了提高普陀佛茶的品质,普陀特产公司在开发建设“有机茶园”的同时,引进了名茶生产机械,改进了“普陀佛茶”的加工工艺。这使得“普陀佛茶”的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加国内国际茶文化交流和博览会,扩大“普陀佛茶”的影响。通过不懈的努力,选送的“普陀佛茶”1998年获得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组委会“中华文化名茶”称号并获得了二等奖,1999年获得了中国茶叶学“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二等奖和国际名茶金奖。2000年6月,“普陀佛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并在全国名茶陈列厅展示。
普陀佛茶,这一款拥有悠久历史的茶叶,不仅融合了佛教文化与茶文化,更被誉为中华茶文化的杰出代表。让我们共同感受普陀佛茶背后的故事,品味这款茶所蕴含的厚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