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茶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通过观察紫砂壶的外形、构造以及出水等细节来判断其气韵。一把好的紫砂壶应当具备独特的艺术韵味,那么这些细节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紫砂壶“五官”的艺术变化。
一、壶嘴
壶嘴是紫砂壶的脸面,也是决定一把壶
二、的子
的子是紫砂壶盖上的钮,也称为“的子”。的子有以下几种形态:圆钮、环钮、菌钮、桃钮、竹结钮、花式纽。无论哪种的子,最起码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好拿,二是与壶体的比例关系要合适。如果的子大了,就会感觉头重脚轻;如果的子小了,就会使整个壶体显得缩头缩脑,没有了精神。在壶的搭配中,的子与壶身、壶嘴的比例关系也要合适,这样才能够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
三、壶把
紫砂壶的壶把形态有端把、横把、提梁三种类型。不同形制的壶把必须与壶身壶嘴做搭配,以达到美观之外,最终目的还是:好拿好用。在选择壶把时,除了与壶把设计的弯度及粗细有关外,壶把的力点是否位于(或接近于)壶身受水时的重心也是需要注意到的。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水平提起再慢慢倾壶倒水,若觉顺手则佳,反之若须用力紧握,或持壶不稳则不佳。
四、底足
壶底足也是构成造型的一个主要部分,作为整体之局部,壶底足必须与壶体相适应。最为直接的,壶底足形式的大小尺寸,会直接影响紫砂壶的造型以及放置的安定、稳定。紫砂壶以下几种类型:平底、一捺底、加底和钉足。其中,平底亦称“自身底”或“截底”,如扣碗状;一捺底烧成因无釉,故无烧成粘钵之虑,制作省工省时,用一捺底处理圆器造型赶紧利索,简练灵巧;加底在壶身成型时加一道足圈,并用脂泥复合嵌接,亦称“挖足”;钉足源于铜器鼎足,用钉足支架壶体,稳而不滞,透出灵气。
总之,一把好的紫砂壶应当具备独特的艺术韵味,这些细节则是构成其气韵的重要因素。在品茶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壶的外形、构造以及出水等细节来判断紫砂壶的气韵,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品尝美丽的紫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