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茶头备受茶友青睐,因其果胶香气迷人,茶汤口感醇厚柔滑,甜度高,耐泡度佳,特有粘稠糯滑之感,如同冬日里喝下一碗温热米汤,让人越喝越欢喜。
>
> 挑选一款满意的老茶头产品,可以从以下评判标准入手:原料品质和工艺、原料细嫩程度、颗粒大小、耐泡度。
>
>
> 但是,你如果认真看过老茶头的叶底,就会发现:好像茶底也不是很细嫩啊!这是为什么呢?
>
> 首先,因为老茶头团块形态的原因,看起来比实际的用料程度粗糙。
>
> 实际上,老茶头富集“精华茶汁”,包裹同堆茶条,芽头、茶条都在其中,既有嫩芽嫩叶的甜滑润稠物质包裹附带,也有良好耐泡度的茶叶条索。
>
> 它的嫩度不会太低,只是从茶底较难判断出。从生产实践经验来看,春茶、较细嫩的茶头结团率比较高,而如较粗老茶、夏秋茶原料渥堆发酵后的结团率则比较低。
>
> 但是,仅从颗粒大小来看,老茶头的原料细嫩程度并不能作为衡量其内质好坏的唯一标准。从整体来看,老茶头的内质与同堆熟茶原料品质的高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而原料品质的高低不仅和原料的老嫩程度有关,和产地、树龄、季节等因素关系更大,这些单单从茶底上是看不出来的,需要通过开汤品鉴。
>
> 最后,抛开熟茶原料,发酵工艺也是决定老茶头内质的重要因子,好原料和好工艺始终是成就一款好熟茶的铁律。
>
> 颗粒大小问题
>
> 老茶头的颗粒问题能够让大家关注是因为从理论上讲,颗粒越大的茶叶要粘连在一起对胶质的要求就越多,所以颗粒越大的老茶头就越好,内涵物越丰富。
>
> 但是,我们也忽略了这一点,品牌商推出来的老茶头产品,一些会经过精制处理,为了美观作用或是加工操作更方便可控,厂家一般会把大小不一的老茶头散块处理成统一规格大小,所以我们看到的老茶头并不意味着就是出堆时的原始状态。
>
> 所以仅靠颗粒大小的问题并不能与老茶头的内质表现挂勾。但从老茶头的颗粒大小形态倒可以略窥出品方的精加工水平。
>
> 整体颗粒大小较匀整、色泽相对统一协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