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选茶杯时,不仅要考虑其造型和美观度,还要考虑其实用性。不同的杯型对茶的口感和品饮体验有着不同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从实用的角度来认识一下各种杯型,以及它们适合的茶类和饮茶方式。
1. 敞口杯
敞口杯的外形上宽下窄,杯壁整体呈45度左右倾斜。典型
2. 撇口杯
撇口杯的腹壁接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口沿微外撇。典型的杯型包括压手杯、花神杯、铃铛杯等。压手杯的口沿平整偏厚外撇,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恰好压合于虎口处,稳贴感好,厚润敦实,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闻名。花神杯则源自清康熙时期皇宫中使用的酒杯,因其杯上绘有十二个月中的代表时令花卉,指代十二位花神,故被称为十二花神杯。铃铛杯则是一种流行于明清时期的杯型,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由此而得名。
3. 直口杯
直口杯的全身直壁,或腹部到口沿处直壁。典型的杯型包括蛋壳杯、猪口杯等。蛋壳杯因杯体轻薄如蛋壳,故称蛋壳杯,从外形上来讲,多为为圈足,直口,底部逐渐收拢。而猪口杯则以形似猪口而得名,也是一种直口杯。
4. 收口杯
收口杯的敛口,阔腹,收底。典型的器型包括圆融杯、罗汉杯、禅定杯等。禅定杯的肚子略外鼓,口径略内收,胎体偏厚。而圆融杯则是一种肚子较鼓的收口杯,口径略内收,胎体偏厚。
在了解完各种杯型之后,不同的杯型应该搭配怎样的茶才会使口感最佳,使用效果更好呢?
敞口杯:
因其杯型导致茶汤和空气接触面积大,散热快,但敞口不易聚香气,适宜夏天使用,品饮解暑去热的绿茶或者新白茶,清甜爽口。如果夏天饮用熟普类,为了散热快,也可以选择紫砂材质的敞口杯,吸附杂味,使口感更加糯滑。
撇口杯:
从受热角度来说,微撇口,在杯壁和口沿处有明显过渡段,导热慢,不易烫手。而且铃铛杯等杯身瘦长,聚香度好,便于闻香。胎薄方便温度把控,可以即时感受茶汤温度。口沿处薄厚适中,有饮用弧线,方便饮用,唇感贴合度好。适宜各类茶的饮用,尤其是乌龙茶。例如岩茶,高杯聚香,可以充分感受到香气的变化和层次,但是因有些铃铛杯杯身偏薄,在冬天保温性不佳,这时候选择厚胎压手茶杯为佳。
直口杯:
若杯身偏长,闻香气较为方便,适饮乌龙茶等高香类茶,但不适宜太过瘦长,否则饮用茶汤时容易碰鼻。而像杯身较短的直口杯型,杯底宽,造型简洁明快,适宜饮用白茶、红茶,直接入口过喉,汤感的甜润爽滑更加突出。
收口杯:
聚香和聚味的效果好,但若胎体较厚,收口明显,在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必须仰头来饮用,平端会使得茶汤喝不尽。且在与杯托搭配时,若杯底实足,一旦有茶汤溢出,易与茶托粘连。有一些收口杯改善其缺点,微收口,杯腹厚但是收口处偏薄,可以放在冬天使用,保温效果好。腹部容量大,适宜用来喝黑茶,老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