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末期,有一个新上任的县令去拜访巡抚大人,按照规定,他不能带扇子。然而,这位县令却手执折扇进了巡抚衙门,并且挥扇。巡抚见他如此无礼,就借请他脱帽宽衣之机把茶杯端了起来。左右侍者见状,立即高呼“送客”。县令一听,连忙一手拿着帽子,一手抓着
这个习俗最早来源于宋朝的“点汤逐客”,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文明逐客”的手段。从上可以看出,"点汤"原为"客辞敬汤"的一个礼俗,到后来却被人引用作为"文明逐客"的手段。
在古代,客人来了先喝茶,饮完茶以后再喝汤,到上司举起茶杯做欲喝状时,则是下“逐客令”的表示,侍者会立刻高呼“送客”。当然,清代官场上的客来上茶,坐久了也是可以喝的,但须上司举手称“请茶”且上司先饮,下属才能端茶品饮。
《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在《茶汤遣客之俗》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今世官场,客至设茶而不饭,至主人延客茶,则仆从一声呼送客矣,此风自宋已然,但用汤不用茶耳。”
从上可以看出,这种习俗已经从宋朝的“点汤逐客”演化而来,而到了清代,已经成为一种官场文化。虽然现在这种习俗已经逐渐消失,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中国,喝茶早已超越单纯的饮食,不仅成为人际交往中的待客之道,并且蕴含了独特的礼仪规则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