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喝茶是一项非常流行的活动,常常以“碗”“瓯”“盏”为度量单位,而不是现代的“杯”。这是因为唐代人认为茶叶的质地比较粗劣,所以会用“痷茶”的方式来饮用。那么,唐代的饼茶和煮茶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唐代的饼茶主要是用茶叶经过火炙烤、晾凉后
而唐代的煮茶则是指将饼茶经过沸水煮制后,再加入适量茶叶和沸水,继续煮制一定时间,然后把茶汤过滤出来,即可享用。这种煮茶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茶叶的香气,还可以使得茶汤更加浓郁。
图为《宫乐图》(唐),描绘宫廷仕女们饮茶、饮酒、听琴
在唐代文献中,“煮茶”常常也被称为“煎茶”。其实,这两者的操作方式很相似,只不过煎煮时用的茶器不同。煮茶用的容器叫“茶鍑”,而煎茶用的容器叫“茶铛”。茶鍑没有嘴,煮好茶之后,需要使用茶勺把茶舀出来,而茶铛本身有一流嘴,煮好茶之后,可以直接经由流嘴把茶倒出来。
总之,唐代人喝茶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而茶器的选择和煮制方式也非常讲究。茶叶的香气是唐代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汤的浓郁度和口感则需要通过煮制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