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膏,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云南特色美食,让人耳目一新。它将云南上贡来的顶级团茶和饼茶经过精心加工和发酵后,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茶膏的制作过程,品尝
五个环节,揭示茶膏的神秘魅力
茶膏的制作过程共有五个环节,分别是轻蒸、解块、淋洗、采用传统酿酒工艺中的厌氧发酵、小榨去水、大榨出膏和将压榨出的茶汁放在开口的容器内,使其自然沉淀,并分层析出。通过这五个环节,茶膏的制作过程不仅考验着茶师的技巧,也见证了云南茶叶的独特魅力。
历史演变,茶膏的前世今生
茶膏最早出现在唐代,并以民贡的方式出现。最早是指茶叶膏化,陆羽就曾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但是,这种膏化仅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膏。
宋代制茶者认为茶叶中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明清时期,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借鉴宋代工艺基础上,采取了一套近似低温提取、低温干燥的工艺,使其生产出的普洱茶膏跃上了新的台阶,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普洱茶膏也由此正式定名。
茶膏的优良辨识
茶膏是茶有益物质高度浓缩的精华,目的在于更好的保存和提炼茶的香气、色泽、口感。但如果茶膏的香气、口感反不如茶叶本身,那么茶膏的品饮价值就不复存在,自然也无需购买茶膏。
通过精致工艺,如低温恒温、仿真自然条件,以优质水源为媒介提取的茶膏提取率高达10%左右,这也意味着工艺到位的茶膏在纯度和质量比茶叶鲜叶更有保证。但提炼工艺缺失的茶膏其品质却良莠不齐。因此,茶友在购买茶膏时一定要细心甄别。
购买茶膏时首先要看茶膏的外型。如果茶膏表面呈现灰色,多为变质的表现。其次,看汤色。茶膏冲泡后汤色通透,呈宝石红,证明茶膏内含杂质极少,品质也较好;反之,汤色混浊,发暗,并带有大量沉淀物和悬浮物,其品质不佳,不适合饮用。再者,好的茶膏因内涵物质多,醇厚度较强,且滑感甚佳,回甘持久,并带有轻微的陈香。
总结
茶膏,这朵云南特色美食,让人陶醉其中。通过五个环节的精心制作,茶膏呈现出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在欣赏茶膏的美丽形态和丰富内涵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云南茶叶的独特魅力。在品尝茶膏的瞬间,仿佛与云南的山水相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