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变化和干燥的气候,秋燥已经来临。秋燥作为一种伤害,可以引起人体津液亏损,导致皮肤干涩皲裂、口唇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症状。同时,秋燥还伤及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如干咳少痰、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等。
在临床上,燥邪可以分为“温燥”和
燥邪的“温、凉”之分与人体本身体质禀赋有密切关系。素体阳虚的人,在感受燥邪后,多表现为凉燥;而平时素体健壮、火气旺盛的人群,在感受燥邪后,则表现为温燥。
此外,燥邪引起的干咳也有不同的表现。温燥多表现为痰黏或少痰,而凉燥则表现为咯痰清稀。同为口渴,温燥的患者喜欢喝冷饮,而凉燥的患者则喜欢喝热饮。温燥患者的舌苔薄白而燥,舌尖红赤,而凉燥患者的舌苔多薄白而干,舌质淡红。
因此,当出现秋燥症状时,可以通过分清温燥或凉燥,并了解燥邪的不同表现,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调整饮食习惯,多喝水,保持室内通风,也可以预防秋燥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