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茶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将茶具和茶器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陆羽在《茶经》中,对茶具和茶器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分别单列在第二章和第四章。他把关于采茶、制茶的工具定义为茶具,与烹茶相关的不可缺少的用具,对茶的育化有改善作用的工具,
在《茶经》中,陆羽详细列出了煎茶器清单,共计二十六种。如果平时不用,或携带外出时,其他的二十五器都会安放在体积硕大的都篮里,这与《封氏闻见录》的记载相吻合。据封演记载:“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文中的“都统”即是都篮。《九之略》说:“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然而,严于茶事的陆羽在《茶经》里竟然没有提到承载茶碗的托子,而他在《茶经》中,连一个小小的茶夹,都表述得如此详细,因此,他不应是故意遗漏或忽略了茶托。如果真属疏漏,等再次修订《茶经》时,他也一定会给予纠正。由此只能证明,在陆羽的《茶经》完成之前,茶托还没有出现,或尚未正式应用。
【茶托的起源与发展】
茶托,又叫盏托、碗托、茶船。清代顾张思的《土风录》中写道:“富贵家茶杯用托子,曰茶船。”宋人程大昌《演繁露》中说:“(茶)托始于唐,前代无有也。”唐人李匡义《资暇集》记载,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手,取碟子承之。既啜,杯倾,乃以蜡环碟中央,其杯遂定,即命工以漆环代蜡。宁善之,为制名,遂行于世。其后传者,更环其底,以为百状焉。”
同一时代的人提供的佐证,往往最为可信。如果我们仔细推演一下时间,就会发现,建中元年正好是780年,陆羽在这一年刚刚整理完《茶经》。以上确凿的证据和时间链条,完全可以证实,在陆羽《茶经》问世时,茶托尚未出现,更何况茶托最早出现在建中年间交通闭塞的蜀地。
【结论】
综上所述,茶具和茶器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有严格的区别。茶器以载道,茶道由器传,并非茶具。茶托,又叫盏托、碗托、茶船,是茶具的一种。它始于唐,前代无有也。在陆羽的《茶经》完成之前,茶托尚未出现,茶托最早出现在建中年间交通闭塞的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