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朱元璋废除团茶,采用叶茶进贡。从此,中国的茶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简单方便、重在享受饮茶天然乐趣的茶具系列。
明代饮茶方式有两种:一种把条形叶茶放在瓷瓶里加水煎煮,等火候适当即可注入茶杯饮之;第二种是把茶叶放在茶杯中,直接用热
由于茶叶不再碾末冲点,以前的碾、磨、罗、筅等茶具弃而不用,除茶焙、茶笼、汤瓶、茶瓶(贮茶罐)、茶炉等辅助茶具保留外,唱主角的变成茶壶和茶盏(明清以后多称茶杯)而已,这个固定组合一直沿用至今。贮茶器具
由于条形叶茶比饼茶更易受潮,所以明代对贮茶器具要求更高。明代的贮茶采用焙贮结合的方法,先把新茶放在茶焙里置火盆之上焙干,然后将贮茶的陶瓮也烘干,内填若干层箬叶片,将焙干冷却后的茶叶放入陶瓮,其上再放置若干箬叶片。最后,用烘干的六、七层宣纸扎封瓮口,并压以厚重干木板。由于适宜储存茶叶,所以当时贮茶大多采用的是宜兴紫砂陶瓮,日常随饮随取的也有用景德镇窑小瓷罐。
洗茶器具
明代开始出现洗茶说,由于用条形叶茶直接煎泡而饮,茶中的灰尘与杂质是必须去除的,所以诞生了洗茶器具。明代文震亨曰:“茶洗以砂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