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全世界有50余个国家种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茶具,作为饮茶的工具,也是茶文化的代表之一。古今茶具的差异,让我们领略古代茶具的韵味。
【茶具十咏】
茶籯,是箱笼一类器具。唐代的陆龟蒙写有一首《茶籯诗》,其中有“金刀劈翠筠,织似波纹斜”一句,由此可知“茶籯”是一种竹制、编织有斜纹的茶具。
茶舍,并不是茶室,而是多指茶人居住的小茅屋。皮日休在《茶舍诗》中说“阳崖忱自屋,几日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梅柴扉,清香满山月。”诗词中描写出了茶舍人家焙茶、碾茶、煎茶、拍茶的辛劳的制茶过程。
古人煮茶要用火炉,唐代以来煮茶的炉通称“茶灶”,《唐书?陆龟蒙传》说陆龟蒙居住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往,虽有人登门拜访也不肯见,不骑马,不坐船,整天只是“设蓬席斋,束书茶灶”,往来于江湖之时,自称为“散人”。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等等等,小编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茶具种类繁多】
其实确切的数量一直都没有定论,但是据《云溪友议》中的说法,“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也就是说,古时候的茶具至少也有二十四中种,比今天可要多出太多了。
【结语】
茶具,是饮茶的工具,也是茶文化的代表之一。古今茶具的差异,让我们领略古代茶具的韵味。了解茶具的种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茶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