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作为煮茶、泡茶、
饮茶时所用的器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茶具到现代的茶具,它们的变化见证了我国茶文化的演变。本文将带您领略从“瓯”到盖碗的中国古代茶具小史。
1. 古代茶具的发展
在
唐代以前,人们主要使用茶具来储存和饮用茶叶。唐代

陆羽的《茶经》中记载了24件属于饮茶的用具,但真正属于饮茶的用具其实很少。到了唐代,饮茶之风兴盛,茶具也变得更为精美。唐代茶学大家陆羽提倡唐代最有代表性的饮茶法——煮茶法。唐代茶叶的主要形态为饼茶,煮茶即把饼茶碾成细末,再放到釜中即锅里煮,一次煮出的茶以三碗为宜,多则寡而无味了。唐代煮茶盛行时使用的盛茶器,以玉璧足碗为主,也有人称“瓯”。
2. 宋代茶具的发展
宋代,点茶、斗茶的饮茶方式流行。代表性的饮茶器具有茶匙、茶筅(xiǎn)、茶盏、茶托和汤瓶等。点茶不再把茶末放到锅里煮,而是用汤瓶先煮好水,用茶匙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