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玻璃茶具并不像现在这样备受推崇。在当时的观念中,玻璃被视为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与美玉和药材等物品混为一体。然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西方琉璃器的传入使得中国开始烧制琉璃茶具,从而使得玻璃茶具逐渐成为一种珍贵的茶具。
【琉璃
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可塑性大,因此用它制成的茶具,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玻璃茶具比陶瓷茶具更受欢迎,因为它的透明度较高,能够更好地展现茶叶的颜色和茶汤的色泽。在众多玻璃茶具中,以玻璃茶杯最为常见,用它泡茶,茶汤的色泽,茶叶的姿色,以及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沉浮移动,都尽收眼底,因此,用来冲泡种种细嫩名优茶,最富品赏价值。
【玻璃茶具的制作:多种原料,高温熔化、成形、冷却】
玻璃茶具的制作需要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物,在高温下熔化、成形,再经冷却后制成。由于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可塑性大,因此可以制成各种其他盛具,如酒具、碗、碟、杯、缸等,多为无色,也有用有色玻璃或套色玻璃的。
【玻璃茶具的起源:早在4500年前,巴比伦人最早找到玻璃配方的】
玻璃茶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最早由巴比伦人发现。其后,埃及人、罗马人继承前人的技术,使之发扬光大。中世纪以后,玻璃制作技术传到了欧洲,并在这一地区蓬勃发展。直到17世纪末的清代,玻璃的制作技术及配方才真正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
【玻璃茶具在中国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但并未推广利用】
琉璃制作技术传入中国的时间稍晚,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并未推广利用。汉唐时代,因为有了海上交通和丝绸之路,中西文化得以交融,国人对玻璃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但还是把玻璃作为美玉或药材看待。
【玻璃茶具的药用价值: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
在古代中国,由于对玻璃了解少,认为它是与玉石同类,生在土中,由千岁冰所化成,故也有称为水晶的。丹家把它用作炼丹的原料,近代也有人称之为料器。直到17世纪末的清代,玻璃的制作技术及配方才真正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
【玻璃茶具的现代发展:玻璃茶具逐渐成为一种珍贵的茶具】
随着玻璃工业的崛起,玻璃茶具很快兴起。这是因为,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可塑性大。因此,用它制成的茶具,形态各异,用途广泛,加之价格低廉,购买方便,而广受茶人好评。在众多的玻璃茶具中,以玻璃茶杯最为常见,用它泡茶,茶汤的色泽,茶叶的姿色,以及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沉浮移动,都尽收眼底,因此,用来冲泡种种细嫩名优茶,最富品赏价值,家居待客,不失为一种好的饮茶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