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对明清时期的茶具感兴趣?它们典雅华丽、匠心独具,是我国茶文化的瑰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感受明清茶具的独特韵味吧!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因团茶的制作造成了极大的民力和财力损失,下令废除团茶,而采用叶茶进贡。从此,中
明代,饮茶方式有两种:将条形叶茶放在瓷瓶里加水煎煮,等火候适当即可注入茶杯饮之;或者将茶叶放在茶杯中,直接用热水点之,名为撮泡。这两种方法相比于之前代都更加简便,还原了茶叶的自然天性。同时,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也称赞道:“吾朝所尚(指条形散茶)又不同,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然简便异常,天趣备悉,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由于茶叶不再需要碾末冲点,以前的碾、磨、罗、筅等茶具都被弃置不用,除茶焙、茶笼、汤瓶、茶瓶(贮茶罐)、茶炉等辅助茶具保留外,唱主角的变成茶壶和茶盏。贮茶器具采用焙贮结合的方法,先把新茶放在茶焙里置火盆之上焙干,然后将贮茶的陶瓮也烘干,内填若干层箬叶片,将焙干冷却后的茶叶放入陶瓮,其上再放置若干箬叶片。最后,用烘干的六、七层宣纸扎封瓮口,并压以厚重干木板。贮茶大多采用的是宜兴紫砂陶瓮,日常随饮随取的也有用景德镇窑小瓷罐。
洗茶器具在明代的诞生,也是由于用条形叶茶直接煎泡而饮,茶中的灰尘与杂质是必须去除的。明代文震亨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