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不仅是一种品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修养。茶道精神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融为一体,为人们带来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使得中国的茶“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的情操和本性符合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谐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的民族精神。
茶道有四条原则:
2. 敬: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
3. 清:廉洁清白。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清茶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
4. 融: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等。接待宾客时,待客人人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之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
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
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总结起来,茶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茶道精神,既体现了儒家的礼仪道德,又彰显了佛家的清静无为,更符合道家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的理念。品茗茶道,既是一种物质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