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茶,享有“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美誉,源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碧螺春茶的理想生长地。因此,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被称为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产地的分布范
【碧螺春等级标准】
国家标准对洞庭碧螺春茶按产品质量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其中特一级、特二级最为名贵。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碧螺春采制工艺】
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碧螺春茶品质最为上乘。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
【碧螺春茶的特点】
碧螺春茶的形状如螺,色泽鲜润,香气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多芽。炒制时,特一级、特二级茶叶需要一芽一叶初展的原料,且炒制时用力较重,以使茶叶的形状、大小和色泽达到要求。
【小贴士】
想尝试碧螺春茶,可以在当地茶庄品尝,或者购买碧螺春茶叶进行自己炒制。注意明前碧螺春茶品质最为上乘,通常在4月20日前采摘的茶叶称为炒青茶,不同于碧螺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