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这个闻名遐迩的茶名,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探寻它的传奇身世吧!
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据说在清康熙年间,有一年洞庭东山碧螺峰上的茶树长得特别繁茂,采茶姑娘们采下来的茶用竹筐装不下了,就把
后来,康熙皇帝下江南,巡抚宋荦以此茶进献,康熙帝对茶大加欣赏,但觉其名不雅,便据其采撷于碧螺峰,茶色碧绿,形曲似螺,又值于早春采撷,因此钦定茶名碧螺春。从此以后碧螺春茶就成为了历年进贡之茶中珍品。
碧螺春茶的传说不仅存在于康熙年间,还据说在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他品尝了碧螺春茶后题诗:“碧螺春,产于洞庭山,形似螺,色碧绿,香甚醇。滋味甘醇,采之愈稀。”
有人认为,碧螺春茶的名称来源于茶叶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品茶轩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